熊忠贵:800年龙窑柴烧第一人

  • 熊忠贵:800年龙窑柴烧第一人已关闭评论
  • 30,311 views
  • A+
所属分类:建盏制技
  在很多人看来,熊忠贵和普通人无异,如若不是因为窑场和他的一件件珍世器盏,也很难把他与建盏大师联系起来。熊忠贵师傅低调谦和,如果用大师形容他,未免有些世俗,但他却是宋代建盏复古工艺的先行者,重新点燃了800年断代龙窑柴烧技艺之火,柴烧作品独树一帜。

熊忠贵:800年龙窑柴烧第一人

>>>探索建盏工艺

建盏作为我国黑瓷的代表作品,在古人的圣手演绎下日趋完美,曾为宋朝皇室御用茶具。而在宋代,建州(今南平市建阳区水吉镇)有建窑无数,遍布山冈,烧制的黑瓷茶盏名扬海内外。建盏工艺中最瞩目的当属曜变,已落入日本藏馆,也为国宝级文物。

建州的建盏盛行了千百年,至今仍受到收藏家及玩家的青睐。但世代更迭,“建窑遗址”已成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宋代建盏工艺已断代失传,古盏文化也变得尤为神秘。百十年来,无数专家学者及游客前来建阳寻幽探密,探究尘封的窑址,探究古文化的魅力,却始终只有嘘唏感叹。

70年代末,福建省博物馆的考古学者和厦门大学的师生对建阳芦花坪窑址的几次发掘,取得了许多重要的成果,确定了“建盏是在龙窑中烧成的”,证明了建盏的烧造年代创于北宋,盛于南宋。

熊忠贵:800年龙窑柴烧第一人

1979年9月,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福建省轻工所和建阳瓷厂等单位组成建窑宋瓷建盏科研小组,进行建盏实验。1981年3月向社会公布了仿宋兔毫盏样品,此后,建盏重新进入百姓视野,并逐步走入市场。

而当时的熊忠贵,还只是一名制陶谋生的年轻小伙。15岁就在窑场里当学徒的他,做了两年的陶艺,又做了两年瓷艺,1976年结婚后又做起了陶艺,反复8年的陶瓷技艺,熊忠贵还是觉得做陶比较能赚钱谋生。

熊忠贵:800年龙窑柴烧第一人

1981年的一天,有几个人来到熊忠贵所在的窑场,向他讨要十斤釉水,熊忠贵问对方要釉水做什么用,得知他们要研究恢复建盏,他也毫不吝啬就给了。第二次,对方说能用,又来问熊忠贵能不能再给一点釉水,熊忠贵又拿出洗好的釉水和配好的釉水,一并给了对方。

为生活所需,同年下半年,熊忠贵做起了耐火砖。想起他们在研究恢复建盏工艺,熊忠贵在做砖之余,又学起了拉胚。出生陶瓷世家,爷爷、父亲均是水吉当地有名的陶瓷艺人,家族的传承已演化成天赋,炼泥、拉坯、烧窑,熊忠贵都脉络熟练。“钵头就钵头,碗就碗”,不管胚拉成什么样,熊忠贵只要求把釉水烧成。

上了釉水,偶尔在柴窑里烧制,一次不行两次,两次不行三次。除了和老同行切磋,没有经验可以借鉴,只能不断试验摸索。在试验了三年后,熊忠贵终于心中有数。同时,熊忠贵知道当初来跟他要釉水的研究组,也研究出了建盏的制作工艺。

老龙窑烧了6年的耐火砖。1988年,随着建盏市场的兴起,熊忠贵本欲继续烧制建盏,但是柴烧成本太高,他只好买来电窑烧制建盏。电窑烧制建盏,成本低,成品率高,但是作品千篇一律,虽然市场一片叫好,却没有柴烧盏的千变万化、古朴柔和。为了市场,老龙窑又一次沉寂。

熊忠贵:800年龙窑柴烧第一人

>>>恢复全手工制作

     

龙窑柴烧是对宋代建盏真正意义上的传承。水吉镇仁山村杨梅山坪的老龙窑,建于1970年,是用泥土和砖块依山坡而建,长36米,分为窑头、窑身、窑尾和烟囱,两侧每间隔一米设有投柴口,左侧有几处进出窑的门。古旧的窑棚早已瓷化,龙窑内部弥漫着时光的味道,这也是建阳地区唯一还在坚持使用柴烧制盏的最老窑场。

老龙窑从建成至今已有将近五十年的光景,而熊忠贵也在这个窑场坚持了同样的岁月。如今,他已年过花甲,两鬓初白。岁月在他的手上和脸上刻下沧桑的同时,也造就了他的神来之笔。

熊忠贵:800年龙窑柴烧第一人

从龙窑初建伊始,熊师傅就在窑场外围的农田里取陶土。窑场外不远处一片农田,底下蕴藏的陶土黏性十足,四十多年来,熊师傅挖田里的陶土已经超过十余亩地,烧制的作品受到世界各地爱好者追捧。

2013年,熊师傅为了全面恢复全手工制作,用老龙窑柴烧宋代建盏制作工艺,恢复千年前建盏最初的模样,成立了吉玉坊,注册宋工标识,重新点燃了老龙窑的柴火。但老龙窑因为失修,熊师傅烧了7窑,一只成品也没有。烧一窑,从装窑到出窑,历时半个多月,成本10多万元,如果不是真正的热爱和强大的传承使命感,一般人难以坚持。

熊师傅每做建盏都用陶土加红釉矿,配以草木灰的土办法制成。他说,建盏都用来盛饭、饮酒、喝茶,与生活息息相关,决计不能添加化学成分。除了坚持土办法,柴烧建盏也是一件极不容易的事儿。自装窑点火后,要连续烧上两天两夜的柴火,随着时间和温度的变化投柴、封口,半夜也不能休眠,48小时不离龙窑,常常在深夜里以泡面充饥。

宋人烧建盏依靠柴窑,偶然性大,成品率非常低,除了大量烧制的黑釉、兔毫及个别鹧鸪斑,其他技术并不成熟。熊师傅的龙窑柴烧,与宋代工艺一样,1300度的高温烧制,一般一窑装入四五千只胚体,开窑出来只能得其两百来只成品,各种斑纹不一。正如有客商所言,熊师傅的柴烧建盏像上了年头的老酒,看久了,会醉人,会上瘾。

熊忠贵:800年龙窑柴烧第一人

与其他能工巧匠的刻意为之不同,熊忠贵师傅的独到之处在于对建盏形态的正确理解和恰如其分的表现力。擅画者留白,擅乐者惜声;留点余地,是生命的智慧。正是因为熊师傅不刻意巧而巧,“留有余,不尽之巧,以还造化”,使他的仿古建盏少了刻意精巧的匠气,多了一份自然、古雅。

他是一位山间老人,也是龙窑柴烧师傅,而在龙窑柴烧领域,他更被称作“窑神”。日本的陶艺大师林功助也不远千里到水吉来与熊师傅探讨切磋。与龙窑相伴半生,熊师傅亲手烧制的建盏华美厚重,把我们先辈的智慧渲染得淋漓尽致,也把黑瓷文化弘扬到极致。对于艺术的追求,熊师傅不止于此,他还想要烧出一只曜变天目盏。(来源:中国企业报)

鉴别建盏、了解作品收藏空间、价格趋势,可加编辑微信:guanfu2011,暗号“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