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盏的美,到底美在哪里?

  • 建盏的美,到底美在哪里?已关闭评论
  • 3,228 views
  • A+
所属分类:建盏文化
建盏的文化背景

在宋代,建盏简洁的器形及变幻莫测的斑纹相结合,形成了建盏独特的艺术风格,深受宋人们痴迷。简单概括可以说:建盏,简素为美。

建盏的美,到底美在哪里?

建盏的美,到底美在哪里?

其实建窑在晚唐五代时期是一个生产青釉器的普通窑场。到了五代宋初,改烧釉面无斑纹的黑釉茶盏。从青釉-酱釉-普通黑釉-建盏这个过程是渐进的,其显著特点是,坯釉的氧化铁含量越来越高,釉层越来越厚,使烧制工艺难度加大,生产成本提高。

宋朝重用文臣,提倡“教化”,宣扬“德治”。苏轼、苏辙、黄庭坚、米芾、蔡襄、杨万里等宋代文人均对建盏有极高的评价,他们都去用富有诗意的心境去体味和感悟生活。这种大环境下,茶、建盏、斗茶等等不知不觉的流行起来。

建盏的美,到底美在哪里?

最为著名的建盏代言人,非宋徽宗赵佶了,这位皇帝如果不是被动地做了君主,也许能流芳百世。当然,宋徽宗不仅仅是著有《大观茶论》,说到斗茶所用茶盏,直指斗茶须用“盏色青黑、玉毫条达”的建盏,而且其书法作品也是“颇为壮观”!如《草书千字文》是宋徽宗赵佶传世的狂草作品。作于1112年(宣和壬寅年)。它是难得一见的徽宗草书长卷,是赵佶四十岁时的精意作品,笔势奔放流畅,变幻莫测,一气呵成。是继张旭、怀素之后的杰作。

建盏的美,到底美在哪里?

建盏的美,到底美在哪里?

建盏之美,有一点很重要的是体现了宋代的语境、当时的审美、那种文人墨客交流之时所谈的文雅话题,并从中享受前所未有的精神乐趣。

建盏的美,到底美在哪里?
建盏的器型之美

建盏的美,到底美在哪里?

宋代建盏之美表现自己很大一方面也是通过造型语言得以传达。它的造型从尺寸、比例、韵律等诸多方面进行设计,线条求正不求奇、造型简洁,其恰到好处的尺度把握,成就了宋代建盏独特的美。

建盏的美,到底美在哪里?

宋代建盏善于运用简洁的线条来勾勒其整个外部轮廓,线条曲直变化,刚柔并济。曲和直和谐的共处在同一整体之中,直使得器形挺拔,曲使得器形丰满。线条细腻流畅,宋代工匠用其高超的、恰到好处的技艺,形成了质朴、含蓄、内在美的器物。

建盏的美,到底美在哪里?

建盏器形的线条如倒三角,给人以稳重的感觉,挺拔、向上、简洁,创造了沉静素雅的美学风格。

建盏的美,到底美在哪里?

为了符合宋人审美,茶盏重心向上移动,宽大的口沿,小小的圈足,使得其看起来高耸挺拔、亭亭玉立,形成了宋代标准器形风格之一。宋代建盏的其独创器形,具有强烈的时代特色。

建盏的美,到底美在哪里?
建盏的釉色之美

建盏的美,到底美在哪里?

建盏不施浓墨重彩,却得以窑内自然形成的多彩绚烂。而这种绚烂却深深的隐藏在它低调而恬静的外表下。建盏的黑,是包容万事万物的神秘色彩,乍看平淡无味,却又暗藏各种美丽的釉色。

建盏的美,到底美在哪里?

我们都知道了,不同釉色的盏有不同的欣赏标准。如兔毫盏,主要观察兔毫斑纹是否够长,是否有层次感,是否有三维立体效果;又如油滴盏,油滴斑纹大小不一,且清晰可见的为佳,盏内外斑点分布均匀且饱满的为佳,还要观察金属感、立体感、镜面效果等等。不过归根结底,还是那句话:“盏,喜欢则无价。不管什么标准,不管别人如何说,自己喜欢才是最重要的!”

建盏的美,到底美在哪里?
建盏的工艺之美

建盏的美,到底美在哪里?

我记得看过一篇报道,跑遍了南平青山绿水的孙建兴发现:“同样的原料,在不同的窑炉,置于不同的窑位,不同的季节,不同的天气,烧出的建盏,花纹类型,纹样釉色全然不同;它如同大自然天然孕育的孩子一般,每盏都有不同的脸。”我经常听烧盏的师傅说的就是:“还不够清晰,但我知道离成功已经不远了。”我们现在看到的每只盏都是烧盏师傅一遍又一遍的试验,是一滴滴汗水凝结出来的。这是现在这个社会特别需要的工匠精神。

建盏的美,到底美在哪里?

建盏工艺就是在追求不变中的变,而且是在窑火中去捕捉最佳的影像。是在窑中作画,追寻神变。斑纹中微细的提高都非常困难。它不是配方知道后,就可以重复制造的东西。它的烧成受到许多因素的制约。所以无论古今中外,优秀的建盏作品非常稀少。现代陶艺家,每窑仅烧一件作品,也失败多,成功少,所以一年能烧出二三十件优秀作品就很难了。建盏是土与火高难度结合的艺术,是真正的,纯粹的陶瓷艺术。

建盏的美,到底美在哪里?

建盏的美,需要我们去静心的品味它。

鉴别建盏、了解作品收藏空间、价格趋势,可加编辑微信:guanfu2011,暗号“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