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椋杨邵椋扬(1952年~),中国台湾天目釉陶艺人,33岁成立个人工作室,专研宋代天目釉技法,是台湾的顶级天目杯匠人之一,人称“天目痴人”。1992年获台北县第四届美展优选,台北历史博物馆于2010年7月9日-8月29日举办了《惊艳天目-邵椋扬现代陶艺创作展》。该次特展即为邵椋杨累先生积近三十年来对宋代黑釉瓷(天目)钻研与开创的成果,69件展品都是顶级珍品。中文名邵椋扬国籍中国出生地台湾出生日期1952年职业治陶主要成就三十年來對宋代黑釉瓷(天目)鑽研與開創的成果,有69件顶级作品代表作品兔毫天目鬥茶碗、郎窯紅鬥茶碗、鷓鴣兔毫油滴天目杯人物生平1952 生于台湾省台北县1974 醒吾商专商业广告科毕业1980 师承吴可舜、翁国桢老师习陶1985 成立个人工作室专研「天目釉」1992 台北县第四届美展后选1993 第一届台湾工艺设计入选1994 第四十九届全省美展入选1995 国立历史博物馆第六届陶艺双年展入选1996 国立台湾艺术教育馆全岛陶艺联展台中市文化中心天目之美个展1999 台中县文化中心美在鹧鸪油滴天目个展2001 台中市文化局天目再展2003 台北县美术家邀请展2004 台北县美术家邀请展台中市文化局木叶天目专题发表2006 台中县港区艺术中心曜色飨宴天目个展高雄市文化局曜变天目个展台北市文化局茶文化博览会天目茶碗国立历史博物馆全岛陶艺联展2009 “历史长河中的惊艳”画册出版主要成就邵椋杨,成功还原了宋代黑釉瓷“天目釉”技艺,作品造型考究、做工精细、品质端雅,呈现另一种惊艳之感,是陶瓷文化的传统与创新的转变与传承。[1]邵椋扬专研“天目釉”,研发多种丰富灿烂的天目釉色。把自己的作品融入生活、渗入生命,不断的从经验中吸取新的方法。不论是久看不腻的玳瑁天目,还是鹧鸪天目、蟹眼天目、油滴天目、兔毫天目、木叶天目、落纸天目等等,到最梦幻的曜变天目,每一只都绽放着生命的初动。在烧造工艺及形成肌理上,皆有不少独特之处,千变万化,美不胜收。“天目瓷”作品成功率最高只有三成,因为天目釉彩的调配极为繁琐,最困难的是每一次入窑后的结果,都是不能精确控制的。所以陶艺家能做的就是在釉料配方上千试百试,尽力去了解、想象各种配料的质性,一旦坯体送进窑炉,只能耐心长久等候,幸,则得造化巧工挥霍出天成纹彩,不幸,则面对失败作品重新检讨改进配方。台北历史博物馆于2010年7月9日-8月29日举办了《惊艳天目-邵椋扬现代陶艺创作展》。该次惊艳天目特展即为邵椋杨累先生积近三十年来对宋代黑釉瓷(天目)钻研与开创的成果,69件展品都成就於无数次胚土、釉料、配方,以及窑温的尝试与失败经验中;同时,以原始矿物在物理、化学中的转换与变化为手段,创造出不同於传统的天目之美。[2]史博馆基於文化教育与推广之责,期望透过邵椋扬先生多年的经验以及他为传统「天目」赋予新的内涵与外衣,带给民众另一种惊艳之感,并期盼观众能从此次展览中体会到中华陶瓷文化的传统与创新的转变与传承。[2]作品赏析「天目」即宋代黑釉瓷,著名的油滴、兔毫、鹧鸪斑、木叶及曜变等品相失传近六百年。邵椋扬老师潜心天目数十年,凭惊人毅力,将古天目诸般绝艺重现人间!宋词 「纤纤捧,冰瓷莹玉,金缕鹧鸪斑」、「兔褐金丝宝,松风蟹眼新汤」等吟咏品茗的绝句,无须凭空臆想,一尊精致唯美的天目茶碗在手,色声香味触法,古今同步流行。[3]天目器皿因宋朝「斗茶」文化而风靡中国,传到日本后更被视为国宝级文化资产。一只具有「曜变」品相的「稻叶天目碗」(现藏於日本静嘉堂文库美术馆),在1919年拍卖得价折合当今物价约19亿日币,可谓价值连城。近代陶艺家尝试复制「曜变」,成功者稀少。邵老师的曜变及油滴品相,属1280度以上高温烧成,铁结晶体在釉药泡中沸腾,特有一股立体飞炫翻腾的姿态;油滴间的碰撞吸引、吞并分离,犹如天体互动,独具非人力造就的天然美感。[3]天目珍宝中另一备受喜爱的品系为「木叶天目」,最早由宋朝吉州窑烧制而成名,近代陶艺家能成功复制者如凤毛麟角。木叶天目系以特定树种、在特定节气采摘的树叶,贴於器物表面入窑高温烧成,所选树叶必须耐一千多度高温考验,不致过早烧化,而能与釉药起结晶反应,完整留下生命烙印。[3]邵椋扬二十年来创作的“天目”釉彩的名相很多,油滴、蟹眼、兔毫、鹧鸪、玳瑁、木叶、曜变,色彩纹理变化繁复,或内聚辉色,或外放曜彩,或暧暧含光,令观者目不暇给、赞叹惊艳。斑点会随着光线的反射角度改变颜色,例如,若垂直观看,斑点呈蓝色;若斜看,斑点呈金黄光泽;各种变化多端,不止如此。投入陶艺领域近三十年的邵老师,曾为了重制唯美的木叶品相,历经四百多次窑烧,才成就第一件木叶天目作品,毅力惊人。不同於一般拓印手法,以直接置入法烧成的木叶烧,肌理纹路细腻多变,木叶的有机质与底层釉料反应之后,呈现变化多端的神秘耀眼色泽。放大细赏,金、赤、黄、褐等各色铁结晶霞光灿烂,令人惊艳。










鉴别建盏、了解作品收藏空间、价格趋势,可加编辑微信:guanfu2011,暗号“作品”
